叶问:一代宗师
叶问:一代宗师
今天我们讲叶问,这位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武术家。
叶问,原名叶继问,曾用名叶溢,1893年10月1日出生于广东佛山桑园,他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,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儒家教育,并在6岁时拜入咏春拳名师陈华顺门下学习武术。他16岁时赴香港求学,就读于圣士提反书院,并在此期间继续跟随梁璧修学咏春拳。
叶问
叶问师承陈华顺、梁璧。他是咏春拳的代表性人物,在武术上的造诣非常高,不仅擅长拳术,还精通刀、棍等多种武器。在佛山时,叶问曾用咏春拳打败了一名对其表妹不礼貌的国民党军队排长,他在对方拔枪时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握住左轮手枪,用大拇指之力压弯轮芯,使手枪不能发射,从而名声大振。
此外,叶问在佛山拳坛上,以咏春拳技艺屡挫凶徒,屡败强手,被誉为咏春派的“第二位梁赞”。叶问还曾与号称讲手王的黄淳梁交手,并击败了他,黄淳梁因此拜叶问为师学习咏春拳。要知道,黄淳梁在当时也是实力不容小觑的武术家。
电影图
而叶问不仅武艺高超,而且具有高尚的武德和民族大义。不管面对谁,他始终秉承着“习武先立品”、“重节而轻利”的原则和维护着民族尊严。
在日军占领佛山期间,叶问不愿为日本人效力,于是拒绝了日本宪兵队的邀请。在被迫与日本武术高手比武时,叶问凭借咏春拳堂堂正正地击败了对方。
还有一次华洋拳赛,叶问亲眼见证了洪拳宗师洪震南被西洋拳王“龙卷风”打死。为了捍卫中国武术的尊严,叶问毅然接受挑战,在擂台上迎战并最终打败了“龙卷风”,为中国武术正名做出了贡献。
以上事件,后来被翻拍在《叶问》系列电影中,就是叶问与日本空手道高手对战,以及与英国拳王的对决,这都表现了叶问对民族文化尊严的捍卫。
电影图
除了德艺双馨,叶问还是咏春拳体系的开宗立派人。
叶问在新中国成立前曾为国民党政府工作,加入过国民党中统的培训班,并在当地从事情报工作,即国民党特务。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由于叶问的大地主出身和国民党特务身份,叶问担心留在佛山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危险,因此决定独自前往香港,留下妻子和孩子在佛山。
在香港,叶问为了维持生计,决定教授咏春拳。这一小小的决定促使咏春拳以后遍地开花。
叶问决定开办武馆教咏春拳。可他在此处,人生地不熟,又没什么名气,所以武馆刚开始的招生情况并不乐观,但一次偶然的善举——帮助一位行动不便的大妈晾晒衣服——为他带来了转机。一位名叫黄粱的年轻人因此被叶问的人格魅力所吸引,他与叶问比武后败北,于是心服口服地拜叶问为师学艺。黄粱后来帮助了叶问的武馆招生,使得武馆人数逐渐增多。
叶问在香港开宗立派后,将原本博大精深的武术套路简化成简单通俗的动作,使得咏春拳以最显浅明了、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扬开来。叶问在香港教授咏春拳,培养出许多杰出的弟子,包括梁挺和李小龙等。他将原本秘而不传的咏春拳教授方式调整为简单通俗、显浅明了的方式,使之成为一系名拳。他的弟子遍布社会各个阶层,包括不少外国留学生,其中最著名的弟子是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。
李小龙和叶问
叶问晚年还与徒弟们成立了“咏春体育会”,将咏春拳发展到了港澳台地区,数十年来,会员们努力发展宣扬咏春拳,在全世界各地设有分会吸纳会员,再加上20世纪60年代,李小龙赴美国发展,逐步成名,通过其巨大的电影影响力将咏春拳传播至世界各国。使得咏春拳闻名海外,成为世界知名拳术。
晚年的叶问已经贵为功夫界的一代传奇,但他行事非常低调,平常多是打打麻将,看看赛马,教教拳,每日和几位弟子或是好友在茶楼喝茶,平静安稳地度过余生。
1968年,叶问收梁挺为“封门弟子”,并在余下几年里不断把毕生所学传授给梁挺,他还将自己所创的“咏春体育会”委任梁挺为总教练、将咏春班徒交与梁挺任教,更唯一的、对梁挺举办的咏春活动、给予亲身公开出席支持。最后梁挺也不负众望,成为继叶问后的一代宗师。
晚年的叶问与爱妻分别,生活孤独。他的妻子张永成在1960年去世,之后叶问的两个儿子叶准和叶正来到香港与他团聚。叶问于是决定为了儿子戒掉他持续了七八年的鸦片。
七十岁的叶问,其功力并不逊色于青壮年时代,在香港黑社会抢劫之风最盛时期,叶问常在夜间四处巡视维护地区治安。有一次,叶问夜间外出散步时遇到了几名持刀劫匪,他们看到叶问身材矮小,瘦削无力,便上前抢劫。叶问抬腿迅疾踢出几脚,然后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发数拳,将几个劫匪干净利落地撂倒在地。持刀的劫匪,更是被叶问一脚踢出数丈开外。后来叶问也因维护治安,多次受到香港政府的表彰,得到“优秀市民”的称号。
在叶问晚年临近终老时,他还不忘将其一生习武心得一五一十地通过录像记录下来,留给后世研究。也让如今的我们有了更多的资料得以学习。
1972年12月1日,一代宗师叶问在香港病逝,享年79岁。
叶问的一生不仅见证了中国武术的辉煌,也为世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武术遗产。他以其高超的武艺和坚毅不屈的精神,成为中国武术界的传奇人物。在此我推荐各位读者可以去看看叶问的电影,以此窥见这位大师波澜壮阔的一生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