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留给人类的五个教训,从未被真正吸取过
历史留给人类的五个教训,从未被真正吸取过
#历史开讲#
教训一
重农抑商可能会抑制文明的发展
人类文明有两大传统,雅典传统和斯巴达传统。前者代表了商业文明,后者代表了农业文明。
公元前480年,希腊联军在温泉关战役中击败波斯帝国,预示着年轻的欧洲击败古老的东方。自此,雅典海军变成了商业船队,自由城邦变成了繁华的商业中心。
与此截然相对的是,斯巴达解散了陆军,回到了封闭的农业社会。而以当时中国为首的东方世界,则承袭了“重农抑商”的传统,历经千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都没有放弃对商业的鄙视,居于四民之末的商人随时都能成为强权的牺牲品。
斯巴达和雅典,虽然都消失在了历史长河里,但雅典的后继者却远超斯巴达。18世纪英国诗人雪莱甚至说:“我们(西方人)都是希腊人,我们的法律、文学、宗教、艺术,皆根植于希腊。”
他口中的希腊其实就是雅典。
而长期处于农业文明的中国,虽然三千年历史没有断绝,但其特质面对现代工商业文明依然相形见绌,特别是1840年以来的中国,这种差距越发明显。可以说当下国人诸多痛苦,无不因为我们仍处于这种农业文明向商业文明转型期的阵痛。
教训二
文明不是被设计出来的
而是自然生长出来的
文明的制度是如何诞生的?有两种思想试图探索源头。
一种是基于集体主义的乌托邦设计,认为文明是由学者和政治家设计出来。如柏拉图、马克思的“理想国”。
另一种是基于个人主义的演化论,认为文明从商业传统、自由市场的积累、演化中而来。也就是老子、哈耶克等推崇的自发秩序。
杜兰特认为“理想国是一成不变的社会,是僵化、厌恶创新的遗老世界”。他相信,文明的火种源自自由的思想市场,良善的法律来自习俗和利益的冲突,而思辨则源于人类个体的交流、合作与竞争。
因而,他主张:只有在全面开放的商业中,思想才会碰撞出火花。
然而遗憾的是,当近代中国开始开眼看世界时,却恰恰处于民族主义、乌托邦主义横行世界的时代,我们看到了更多的“柏拉图”,却没看到多少“哈耶克”的价值。
当下,“热爱正义却不爱一个个具体的人”的声音充斥网络,甚至被某些专家上升到民族主义、国家主义的高度。文明是自由土壤结出的果子,所有带有某种“强权意志”的思潮,都是对自由与文明的遏制。
教训三
历史上的所有乌托邦
都会以惨烈的失败告终
乌托邦主义通常向人们许诺最美好的未来:全能的政府、充分的福利、平等的社会……后世的人们常常相信,乌托邦主义是特定时代的产物,是“资本主义缺陷所导致的必然结果”。
乌托邦的冲动,一直深埋于古往今来的人性之中,因此它会永远伴随着人类社会。
从柏拉图的“理想国”到康帕内拉的“太阳城”,再到奥威尔的“1984”、赫胥黎的“美丽新世界”,每一个号称“人间天国”的理想之城,都有着极权统治的影子,给城内的平民大众带来的也只有匮乏、混乱、腐败和大屠杀。而历史上的德意志第三帝国、苏维埃主义,其真实历史更是恐怖。
教训四
“我们的历史被三大阴影蒙蔽”
我们的认识被三大阴影蒙蔽:
一是互相矛盾的历史证据;
二是历史学家普遍缺乏思想高度,带来了种种偏见;
三是爱国心带来了民族和宗教的曲解。
“大部分历史是猜的,剩下的都是偏见”。历史学首先是无穷无尽的史料学,所以傅斯年才会说:“上穷碧落下黄泉,动手动脚找东西”,面对浩瀚的史料如何选择,如何用像布罗代尔那样综观历史的新史观处理史料,如何避免以今观古的错误历史认知,这既考验历史学者的道德,也考研历史学者的高超技艺。
教训五
不要让历史的教训变得毫无教训
人类历史只是宇宙中的一瞬间,历史的第一个教训就是要学会谦逊。
生物学给历史的教训:第一个就是“生命即是竞争”,第二个是“生命即是选择”,第三个是“生命必须繁衍”。
历史自身的一个教训就是,信仰具有多次生命,有复活的传统。
黑格尔说:“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,就是人类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”。
来源 | 千字文华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