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科河生活网 > 杂谈 > >正文

​浅谈早期坦克,并非只有英国拥有“铁盒子”,盘点一战时期的坦克

摘要浅谈早期坦克,并非只有英国拥有“铁盒子”,盘点一战时期的坦克 1916年9月15日凌晨,在索姆河战场上,德军被一阵奇怪的机器轰鸣声吵醒,还时不时夹杂着金属碰撞的声音,好奇的...

浅谈早期坦克,并非只有英国拥有“铁盒子”,盘点一战时期的坦克

1916年9月15日凌晨,在索姆河战场上,德军被一阵奇怪的机器轰鸣声吵醒,还时不时夹杂着金属碰撞的声音,好奇的德国士兵将头探出战壕。

只见英法联军的阵地前,摆出了几个巨大的“铁盒子”,这些“铁盒子”的轮子由履带包裹,正在缓慢地向自己的阵地移动。

德国人第一次见到了这玩意,显然没有意识到即将发生什么,只顾互相瞪眼。随着“铁盒子”越来越近,上面搭载的机枪、火炮也一齐开火。

索姆河战役

德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吓了一大跳,慌乱地向“铁盒子”开枪,然而手中的枪对它造成不了任何伤害。

“铁盒子”面对德军精心布置的铁丝网、壕沟如履平地,德军纷纷逃离阵地,四处逃窜。

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款投入实战的坦克马克I型登场时的景象,坦克的出现让双方都领略到了这个庞然大物的威力。

坦克作为陆战之王,在二战中被发扬光大。其实早在一战时期,各国都纷纷研制出了自己的坦克。

英国是最早开始使用坦克的国家,加上马克I型坦克名声大噪,让人误以为一战时期只有这一款坦克。

战场上的马克I型

其实并非如此,英国不是唯一一个拥有坦克的国家,马克I型也不是一战唯一的坦克。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一下一战时期的多种“铁盒子”。

一、A7V坦克(德)

在索姆河战役中,德国人被英国人的马克I型坦克揍的不成样子,于是发誓也要研究自己的坦克。

1917年1月,德国人的第一款坦克设计完成,取名为A7V坦克。该型坦克采用了“霍尔特”拖拉机的底盘。

A7V坦克

由于战争的需要,德国军方迫不及待的要求A7V坦克马上投入量产,原计划制造100辆,但是德国国内钢铁资源短缺,最终只生产了22辆,其中17辆投入了战场另外5辆改装成了运输车。

A7V坦克全重30吨是个典型的箱式结构坦克,现在看来更像一个装甲运输车,毕竟他的成员人数高达18人。

速度:公路速度9-15公里/小时,越野速度4-8公里/小时

最大行程:公路60-80公里,越野30-35公里

武器:1门57毫米火炮,6 挺7.92毫米机枪

装甲:前装甲30毫米,侧装甲15毫米,底装甲6毫米

A7V坦克内部结构

A7V坦克作为德国第一款坦克,无论是火力和防护能力都要强于英国的马克I型坦克,尽管拥有过于高达、笨重,而且故障频发,越野性能差,但是它仍占有很高的历史地位。

二、圣沙蒙突击坦克(法)

与其说是坦克,圣沙蒙倒不如说是自行火炮,因为它没有丝毫越野能力,只能在平地上行驶。1915年由法国开始研制,到了1917年才开始投入战斗。

圣沙蒙突击坦克

战斗全重:23.4吨

最大行程:59公里

装甲:17毫米

武器:一门75毫米火炮,4挺8毫米机枪

速度:最大公路行驶速度8.5千米每小时

乘员:9人

尽管圣沙蒙突击坦克的车体看起来很长,但其实底盘很低,虽说搭载的武器威力不小,但是该型坦克的越野能力非常差,大部分都在作战时卡在了德军的战壕里。

圣沙蒙突击坦克

整个战争中,法国一共生产了400多辆圣沙蒙突击坦克,由于性能实在不忍直视,在1918年就宣布停产。

三、菲亚特2000型坦克(意)

意大利人看见大家都搞起了坦克,自己也不甘示弱,菲亚特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,并在1917年6月21日向军方展示了样车,1918年正式投入生产。

菲亚特2000型

乘员:8-10人

最大速度:7.5公里/小时

最大行程:75公里

战斗全重:38.78吨

武器:一门65毫米榴弹炮,7挺M1914机枪

装甲:正面20毫米,其余15毫米

菲亚特2000型内部结构

这是一战时期最重的坦克,由于故障频频,最终只生产了两辆。这两辆被运送到了北非参加战斗,结果发现感人的速度居然追不上沙漠里的骆驼,最终被放弃。

总体来说,菲亚特2000坦克的存在感并不高。

四、马克I型(英)

这款估计是大家最熟悉的了,它被称为坦克的鼻祖,是第一款正式参与战争的坦克。1916年,英国人研制他时为了保密,对外宣称这这款新式武器是给前线送水的“水箱”,英文名为“tank”,后来被音译成了坦克。

马克I型

该型坦克分为“雌性”和“雄性”,其区别主要是体现在装备武器方面。

有60辆马克I型坦克投入了索姆河战斗中,但是因为故障,只有18辆来到了前线,参加了实际的战斗。

乘员:8人

战斗全重:28吨

武器:2门57毫米火炮,4挺7.7毫米机枪(雌性为6挺7.7毫米机枪)

装甲厚度:6毫米

最大速度:5.9公里/小时

最大行程:36公里

马克I型坦克的各项性能都很差,由于没有无线电,车内一般载有两只信鸽用来联络,缓慢的速度很容易被战防炮照顾,装甲也薄的像纸,在战场上实际取得的战果并不大。

马克I型

但是为何它能被大家所铭记,可能这就是“第一”的重要性吧。

后期马克型坦克产生了众多衍生型号,性能有所提升,由于篇幅有限就不再一一介绍了。

五、施耐特CA1型坦克(法)

这是一款非常短命的法国坦克,施耐德CA1坦克是一种轻型突击坦克。1917年4月16日的马恩河战役中,第一次投入使用。

施耐特CA1坦克

战场上它的缺点暴露无疑,糟糕的表现让法军十分头疼。薄弱的装甲根本不足以保护车组成员。

主炮威力虽说不小,但是被安装在车体的右侧,射界十分狭隘,车内的痛风性更是让车组成员苦不堪言。

参加战斗的130多辆施耐德CA1坦克,最终超过半数被德军击毁。仅仅两年,法国陆军就将其放弃了。

施耐特CA1型坦克

战斗全重:14吨

最大速度:5千米/小时

武器:1门75毫米野战炮,2挺机枪

乘员:6人

装甲厚度:11毫米

六、惠比特犬轻型坦克(英)

惠比特犬坦克1916年开始研制,1917年投入战斗,由于借鉴了之前坦克设计的经验和教训,这一型坦克总体来说克服了之前很多缺点。

惠比特犬轻型坦克

总体来说,它的战场表现要强过之前几个类型的坦克,甚至出现过7辆惠比特犬坦克追着两个营的步兵跑,最终400多人死于惠比特犬坦克的机枪之下。

该型坦克的机动性很好,能有效地支援步兵。如果非要找出一些缺点,那么车内空间小,爬坡能力差,履带的故障也较多。

乘员:3人

战斗全重:14吨

装甲厚度:14毫米

武器:4挺7.7毫米机枪

速度:每小时13.4公里

战争结束后,出口到亚洲,日本侵华战争期间,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。

惠比特犬轻型坦克

七、LKI轻型坦克(德)

LKI型是一种德国生产的轻型坦克,使用戴姆勒汽车底盘改装而来,外观和英国的惠比特犬坦克相似。

不过LKI拥有可旋转的炮塔,并以机枪为主要武器,后期改为了火炮。由于A7V坦克的缺陷众多,LKI制造的初衷是配合A7V坦克作战,为他提供掩护。

LKI轻型坦克

总体来说说,它的性能不错,但是毕竟投入战斗时,战争已经快要结束了,因此并没有对战局产生较大影响。

战斗全重:11.7吨

武器:1挺7.92毫米机枪

最高时速:18千米每小时

装甲厚度:8-14毫米

乘员:3人

LKI轻型坦克

八、雷诺FT-17轻型坦克(法)

雷诺FT-17轻型坦克可以说是一战时期的一款经典坦克,法国在1918年研制成功,是世界上第一款安装有360度旋转炮塔的坦克,雷诺也奠定了近现代坦克的雏形。

雷诺FT-17

雷诺坦克有两种型号,分别为机枪型和37炮型。该型坦克短小精悍,机动性非常强,到一战结束,法国共生产了3187辆雷诺坦克。

战争结束后,这些坦克被卖给了波兰等周边国家,东北军阀张作霖也进口了14辆雷诺,这些坦克参加了直奉战争。

二战期间,德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法国全境,缴获了很多雷诺,这款坦克一直服役到了1944年,才逐渐被更为新式的坦克所取代。

雷诺FT-17

雷诺FT-17在世界坦克史上,拥有重要地位。

战斗全重:7吨

武器:1门37毫米火炮或1挺8毫米机枪

最高时速:16公里每小时

最大行程:160公里

乘员:2人

装甲:6-22毫米

九、FCM-2C重型坦克(法)

尽管法国已经有了施耐德、圣沙蒙、雷诺等型号的坦克,然而迫切要结束战斗的法国依然觉得不够,想制造一款超重型坦克。

FCM-2C重型坦克

虽然FCM-2C重型坦克正式交付法国陆军时,一战已经结束,但是其设计理念依然停留在一战时期,所以也不妨说说。

与其说它是辆坦克,倒不如说是一款“陆地战舰”,70吨的全重,10米长的车身,无一不体现着它的暴力美学。

但是体重过重也会带来其他问题,动力不足,运输困难,3辆FCM-2C重型坦克居然需要整列火车来运输。

二战后,空军崛起,这个庞然大物无疑成为了空军的活靶子,而且其火力也逐渐开始乏力,因此最终被法国放弃。

FCM-2C重型坦克

战斗全重:70吨

乘员:12人

武器:1门75毫米火炮,4挺8毫米机枪

最大行程:150公里

最大速度:公里12公里/小时,越野8公里/小时

装甲厚度:13-45毫米

十、沙皇坦克(俄)

众所周知,二战时期苏联的钢铁洪流所向披靡,其装甲部队更是堪称世界陆军的典范,然而一战时期,产自该地区的坦克可谓是把“奇葩”二字发挥到了极致。

沙皇坦克

1915年,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提一下正式启动了“沙皇坦克”项目,8月进行了第一次测试。

这款坦克可以说是拥有最辣眼睛的设计,前部为两个直径达9米的车轮,用于提升越野能力,尾部有一个小小的转向轮,整个车体足足有三层楼高。加上顶部一个可以旋转的炮塔,沙皇坦克就完成了。

试验结果并不尽如人意,尾部的导向轮屡屡被卡住,高达的前轮也极容易被敌军的炮弹击中,实用性并不高,加上这玩意非常贵,所以项目最终被取消。

沙皇坦克

战斗全重:60吨

乘员:15人

武器:2门76.2毫米火炮,数挺7.62毫米机枪

速度:12公里/小时

基础数据也就能找到这么多了,毕竟还在试用阶段就已经被放弃,所以没有精确数据也很正常。

其实在一战时期还有很多种型号的坦克,但是因为篇幅有限,今天只为大家简单介绍这十种。

战争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最有效途径,从最早的马克I型坦克到如今美国的M1A2主战坦克,在一百多年的发展里,坦克的技术逐渐发展成熟,现如今已经走向了数字化。

美国M1A2主战坦克

尽管早期的坦克现在看上去有点“辣眼睛”,但是这也是那个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,战争年代他们是杀戮的工具,但是和平年代它们同样造福人类。

例如德国的保时捷、宝马,日本的三菱重工,英国的劳斯莱斯,战争年代它们都曾经是军工企业,但是现如今它们都在汽车领域有所建树,便利了人们的出行。

如今,和平与发展成为了世界的主题,战争也不再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唯一途径,希望将来世界能够保持这种和平的环境,多利用谈判解决争议问题,避免战争造成的生灵涂炭。

标签: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