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科河生活网 > 杂谈 > >正文

​十三爷允祥:尽臣弟之道,树皇子楷模,看他教你怎么做权臣

摘要十三爷允祥:尽臣弟之道,树皇子楷模,看他教你怎么做权臣 雍正一朝,最受宠的诸王大臣中,十三爷允祥当排第一无可争议。雍正称允祥是 “宇宙之全人”,“古往今来第一贤明之...

十三爷允祥:尽臣弟之道,树皇子楷模,看他教你怎么做权臣

雍正一朝,最受宠的诸王大臣中,十三爷允祥当排第一无可争议。雍正称允祥是“宇宙之全人”,“古往今来第一贤明之王”。雍正的这些评价固然有些夸大,但他对允祥的信任宠爱绝对是发自内心的。

那么允祥为何受到雍正如此器重呢?或许有人会认为,允祥在康熙晚年九子夺嫡中,力挺四哥胤禛,因此雍正继位后给予允祥以回报。这种看法并不十分准确,应该说允祥真正获宠的原因,是他的辅佐之功以及自身的高贵品格。

古话说得好,同患难易,共富贵难。历史上兔死狗烹的悲剧不胜枚举,以雍正这个“杀弟狂魔”狠毒的性格,允祥若不是自身过硬,仅凭他拥护胤禛上位这一条恐怕是难以长久的。

允祥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懂得为人臣、为人弟之道,处处以雍正为中心,绝对忠诚,即所谓的谦抑之道。

一、少年备受康熙喜爱

允祥不是个有野心的人,在康熙帝的三十六个儿子里,他排行十三。允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(1686),生母章佳氏出生平凡,十四岁那年,章佳氏去世,死后被封为“敏妃”。章佳氏过世之后,允祥由胤禛的生母乌雅氏抚养。

胤禛年长允祥八岁,作为哥哥,自然承担了教育弟弟的任务。由于康熙早就确立了太子,一切已经成为定数,其他皇子自然也没有什么分外的想法。

胤禛将主要的时间都花在了读书上,对这个小自己八岁的弟弟,自然也花了更多的时间照看。成年后,允祥还时常回忆起皇兄教自己数学的经历。

幼时的允祥,虎头虎脑,一副淳朴形象,备受父皇喜爱。对于父亲康熙,允祥也是无与伦比的崇拜。

在康熙心目中,允祥总是那么体贴,那么听话,时刻都能想父皇所想,认为他“生秉粹质,至性过人”,对他也是格外宠爱。

康熙三十七年,十三岁的允祥第一次跟随父皇去盛京,拜谒远在辽东的大清先祖们的陵墓。此后,不论是巡游江南,秋狝塞外,视察河工,康熙总是将允祥带在身边。

康熙一共六次南巡,允祥陪同了四次。康熙四十二年,允祥跟随父皇南巡。由于允祥写的一笔好字,康熙特意命胤禛与允祥一起书写对联,在群臣的注目下,允祥一气呵成,文墨工敏,群臣无不称赞。

二、太子被废后形势突然急转

然而,允祥的命运和性格,在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允礽被废后,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。允祥被冷落了。

对允祥的冷落,表现在方方面面,往昔康熙出行,身畔总是少不了允祥,此后不管去何方,再也不见允祥的踪影。

康熙四十八年,康熙帝大封皇子,允祉、胤禛、允祺被封为亲王,其他诸王子,或为君王,或为贝子。没有受封的成年王子只有允祥,此时他已二十四岁。

康熙五十一年,康熙遍赐银两,上至亲王,下至御前侍卫,都得到了封赏,就连因争夺太子之位而被拘禁的允禩也得到了赏银,但允祥却一两赏银也没有。

康熙冷落允祥,其中的原因,是他以为这个让他喜爱的皇子,也开始觊觎太子的位置。晚年的康熙已是杯弓蛇影,被儿子们给伤透了心。他最厌恶的就是皇子们流露出来的野心,曾放出狠话:“如有钻营为皇太子者,即国之贼也。”

允祥固然没有想当太子的心思,可民间的各种风传,终究传到了康熙的耳里。爱之愈深,恨之愈切,自己最喜欢的皇子,曾经在地上嗅着气味追寻父皇踪迹的允祥,竟然也有如此野心。失望悲切之下,康熙开始冷淡允祥,并告诫其他大臣皇子警惕他。

在其他皇子的请安奏折上,康熙批示时明确地流露出了对允祥的厌恶,认为他是“不大勤学忠孝之人”,“尔等若放任之,必在一处遇着他,不可不防”。

在康熙的整个晚年,允祥仿佛是被遗忘了的人。允祥默默地旁观着其他皇子们的激烈角逐,他仿佛超然于世外,除了皇四兄胤禛,他不与其他人来往。

三、允祥与四哥雍正兄弟情深

允祥与四兄胤禛感情深厚,胤禛的第五个儿子弘昼八岁时得了重病,四处求医而不能治愈。允祥亲自出马,多方奔走,觅到良药,救了他的命。后来胤禛对弘昼说:“汝命,叔父所活也,宜呼之为父。”

允祥知道四兄胤禛的能量,虽然康熙一直说四兄胤禛性情急躁,可四兄在诸皇子中,雪藏最深,最会隐忍。其他各皇子,无不野心勃勃,大打出手。

胤禛则与喇嘛频繁来往,在王府大做佛事,甚至自号“天下第一闲人”。在外人看来,胤禛清心寡欲,潜心佛学,无心帝位。可允祥知道,四兄外表虽超然,但他内心隐藏的却是汹涌的火山,他也在布局,也在角逐,只是他做得更隐蔽高明。

对于康熙这样的老人来说,垂暮之年,最大的乐事就是儿孙绕膝,安享天伦之乐了。四兄胤禛用他俊俏明朗、聪慧过人的儿子弘历,成功地俘获了康熙的心。

康熙六十一年春天,胤禛带着十一岁的儿子弘历来到圆明园。此日天气晴朗,繁花怒放,康熙心情极佳。

对于胤禛的这个儿子,他还从来没有见过。突然看到一个俊帅的孙儿出现在眼前,且谈吐聪慧,举止稳重,康熙立刻就爱上了这个孙儿,让将弘历送到宫中亲自养育。

此后康熙褪去了帝王的威严,尽显祖父慈爱的一面。每日康熙边教导弘历读书,边批阅奏章,接见官吏时也让弘历陪伴在一旁。

木兰秋狝时,康熙特意带上这个爱孙。康熙先用火枪将一头熊击伤,然后让弘历再去补上一枪,以创下初次围猎就射杀熊的美誉。不想弘历刚刚上马,熊突然立起扑了过来。弘历毫不惊慌,康熙则赶紧补了一枪,将熊击毙。

事后康熙称赞这个孙子“伊命贵重”。圆明园中,不时有着祖孙情深的一幕发生。康熙在游船上,船还未靠岸,弘历已呼喊着从山上飞奔而下前来迎接。爱孙心切的康熙,不等船停稳,就跳上岸去一把抱住孙子。

爱屋及乌,康熙与四子胤禛的关系,愈发亲密起来。康熙亲笔书写“五福堂”匾额,赐给胤禛,胤禛将它悬挂在王府后室。

胤禛的政治地位也得到提高,大祀被视作是地位及皇帝恩宠的象征,康熙登基后,凡大祀必要亲自主持,到了晚年则安排胤禛主持。在晚年康熙的心中,皇四子胤禛能给他亲情,自然是最贤良、最理想的接班人。

允祥旁观着一切,其他的皇子与他有隔阂,他自然地亲近于四哥。而在太子争夺战中,没有野心的允祥,自然也让胤禛信任,并放心交往。

康熙去世后,胤禛继位,年号雍正。

四、雍正信任

四兄当上了皇帝,允祥的命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雍正即位后,命允祥为总理事务大臣,封怡亲王。

允祥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后,显示出了出色的才能。他奉命管理户部时,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瞒报虚报,户部亏空惊人。在允祥管理下,国库收入大增,库储丰裕。

直隶地区水患严重,允祥受命办理水利。古时中国,办理水利一向是最肥的差事,但允祥兢兢业业,认真规划,使得直隶地区的水患得到了抑制。

出于对允祥的信任,雍正将一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他,那就是为雍正挑选帝陵。入关之后,顺治、康熙的墓地都在遵化,本来雍正也是要在遵化建陵墓的。

允祥亲自挑选,在遵化九凤朝阳山选了块吉地,不想开工后发现地下土中带有砂石,于是废弃。允祥在遵化附近没有找到好墓地,就到易县永宁山附近找到了风水宝地,此块陵地让雍正极为满意。

在选址的过程中,允祥往来审视,不辞辛苦。允祥的尽职与努力,自然让雍正满意,更让雍正欣赏的是,允祥从不居功自傲,总是谦恭谨慎。

雍正登基后,沿袭康熙朝封王时的惯例,赐给允祥银二十三万两。允祥坚辞不收,在雍正的再三劝勉下,允祥才收下十三万两。

亲王的待遇是,六年内由朝廷供给物品,允祥又推辞不受。雍正三年,因为允祥尽心尽力,雍正封他的一个儿子为郡王,允祥又不敢受。

雍正看他清廉,令给他加俸银一万两。允祥没法推辞,就暂时收下存放起来,待机再还给雍正。允祥知道伴君如伴虎,他谦卑地活着,时刻警醒着,唯恐逆了龙鳞

对忠诚而又谦恭的允祥,雍正无比信任,而军国大事的处理,自然要靠允祥出力。

雍正七年,雍正正式对准噶尔用兵。

为了配合准噶尔部用兵,军需房被改为军机处,并在隆宗门内办公。以允祥为首席军机大臣。

军机处创设不久,由于长年操劳,雍正八年起,允祥卧病不起。生病期间,允祥听说雍正几次想要来探望自己,就强撑着进宫去见雍正,以致每次都筋疲力尽。允祥得病之后,雍正焦虑异常。

在生命的最后关头,允祥有一件事放心不下,那就是墓地。出于对允祥的厚爱,雍正决定将自己万年吉地附近的一块“中吉”之地,赐给允祥作为墓地。允祥得知消息后,“惊悚变色”,坚持不受。

忠诚谦卑的允祥,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仍然如此。他为自己在河北涞水县水东村境内选择了一块墓地,再三恳求雍正,让自己葬在涞水。雍正无法揣测允祥的心思,对他最后的请求,只能答应。

雍正八年五月初四, 四十五岁的允祥去世。得到允祥的死讯后,雍正极为哀伤,极其悲凉,也开始为自己准备后事。

雍正让将当年孝庄太皇太后赐给自己的数珠一盘,康熙皇帝亲赐的数珠一盘,以及允祥所进献的小玻璃鼻烟壶一件,归于一处,妥善收好,“如朕万万年之后,将此三件安于梓宫内”。雍正将允祥所赠的小鼻烟壶,作为自己死后的墓葬品,可见他对允祥的深厚感情。

在允祥死后的第三天,雍正发布上谕,称要为允祥素服一个月。在允祥的谥号上,雍正费尽心思,最终亲自圈定“贤”字作为谥号,并特赐“忠敬诚直,勤慎廉明”加在允祥谥号“贤”字之前,也使得允祥成为清代谥号最长的亲王。

为了表明自己对允祥的情义,雍正又特命恢复允祥的原名“胤祥”,这种待遇是他所有兄弟中的唯一。

早年大起大落的人生,使允祥知道了皇家的险恶。亲情友情人情,在权力的旋涡中,都是浮云。相貌英俊的允祥,眼角中流淌的却是无限忧伤,他所能做的,只是谦恭温驯谨慎地活着

虽然雍正是亲密无间的兄长,可他当了皇帝,二人之间就有了一道横亘难越的鸿沟。直到死,允祥都时刻牢记自己臣子的身份,不敢有丝毫逾越。他清楚地知道,唯有如此子孙后世才能永保安宁。

标签: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