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平凡过成美丽的画
把平凡过成美丽的画
本文转自:劳动报
把平凡过成美丽的画
分析师、护士长、物业经理……普通市民成为策展人
汪建平选择的展品。
■劳动报记者 唐一泓
由中华艺术宫主办的“素人策展计划(第一季)”展览目前已与观众正式见面,值得一提的是,由五组六位非美术专业的普通人,借助中华艺术宫的丰富馆藏资源,主导策展工作,最终呈现一场个人特色鲜明的与众不同的展览。
中华艺术宫馆长:
做人民的美术馆
本次的五组策展人均来自平凡的工作岗位,由美术馆专业团队通过日常接触沟通及内部讨论推荐后选出,他们以策展人的身份策划各自相互独立的展览部分,同时又共同构成本次素人策展计划第一季的完整展示内容。
谈起举办此次展览的初衷,中华艺术宫馆长陈翔说,希望把老百姓请到美术馆的这个核心业务当中,让他们来抒发自己对于美术的理解。“我们不能只做美术圈小范围的美术馆,而是要做大众的美术馆,也就是今天我们所强调的,我们要做人民的美术馆。”
注册分析师:
艺术就是人生的K线图
注册分析师潘敏立,曾是一名设计压力容器的助理工程师。1994年以后,因为爱上了股票,她转行从事投资咨询工作30多年,每天都在解说股市。“此次参加素人展,我觉得感觉很重要,既然是让我选作品,我肯定选第一眼喜欢上的作品。我觉得艺术和k线有交融的地方。”潘敏立说。
在她看来,人生就像k线图,总有自己的高峰和低谷,“在高峰的时候,我们要特别冷静,在低谷的时候,我们要鼓励自己。”
急诊室护士长:
把平凡过成美丽的画
作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监护室护士长,金轶静的工作让她常常要与重症和死神赛跑。
她向记者展示了自己选择展出的一组医院工作场景连环画。金轶静说,自己也是第一次看到,医护的题材总让她产生了共鸣和联结。“这一幅画看上去非常日常,就是我们接待每一个患者的场景。对于我们来说,感觉就像后方家人对我们的支持。”金轶静说。
忙碌的工作和突如其来的任务,有时让她对家人感觉有所亏欠,她只能尽力平衡着工作和生活的关系。“当我从事这份职业以后,会更加珍惜自己能拥有的一切,回归到最平静、最真实、最宁静的状态,不需要太大的起伏,平平淡淡才是真。”金轶静说。
上海市劳模:
浦东发展让我走出农村
“70后”汪建平出生在浦东川沙,目前是中华艺术宫的物业经理。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,看着夏天绿树成荫、秋天瓜果飘香,美得像一幅幅油画。长大后,汪建平因为求学和工作从农村来到了城市。
“过江难,难过江”,曾一度困扰着浦江两岸的居民。汪建平在他策划的“我的城”展览中选择的一幅作品,表现了建设中的南浦大桥。南浦大桥始建于1988年,于1991年11月19日竣工,于1991年12月1日通车运营,这也意味着浦东飞速发展的时代开启了。
“我通过这座桥梁走向了更多地方,在走出去后,我也开始有更多的想法,我想更多地接触新鲜事物,去学习去探索。”汪建平说。因为世博会期间在中国馆物业运行保障工作中工作表现突出,汪建平还曾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。
为了向观众展现真实的上海,汪建平将记忆中的儿时农村有着白墙黑瓦的老房子,还有带他走向成长的南浦大桥都“搬进”了展览。“我是技术型的人,喜欢实实在在的东西,所以我选了一些唤起我记忆、让我有强烈认同感的作品,把它们编成3个片段,把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,在这座城市生活的真实感受告诉大家。”汪建平说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