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科河生活网 > 杂谈 > >正文

​宁波阿育王寺游记:千年古刹的历史回响与建筑之美

摘要宁波阿育王寺游记:千年古刹的历史回响与建筑之美 每次来宁波朋友都会安利阿育王寺,但是总没有机会成行。这一次出差宁波,总算可以挤出一些时间,去阿育王寺参观了。从市区坐...

宁波阿育王寺游记:千年古刹的历史回响与建筑之美

每次来宁波朋友都会安利阿育王寺,但是总没有机会成行。这一次出差宁波,总算可以挤出一些时间,去阿育王寺参观了。从市区坐地铁一号线在宝幢站下车步行10多分钟就可以走到。

阿育王寺始建于西晋太康三年(公元282年)的千年古刹,不仅是中国唯一以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命名的寺院,更以保存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而闻名于世。

踏入山门,仿佛穿越时空。寺名的由来与一位印度君王息息相关:阿育王曾为统一印度杀戮无数,晚年皈依佛教,广建八万四千座舍利塔,其中一座便藏于此处。西晋僧人慧达在此发现舍利塔后结庐供奉,成为寺庙的雏形。梁武帝于公元522年赐名“阿育王寺”,自此香火绵延千年。

寺内一块无字碑尤为引人注目,虽字迹尽毁,却无声诉说着古刹的沧桑。明清两代,寺庙屡毁屡建,现存建筑多为清康熙年间重修,但仍保留了唐宋以来的禅宗布局,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阿育王寺依山而建,沿南北中轴线层层递进。从山门入内,放生池碧水微澜,七座石塔倒映其间,禅意顿生。穿过牌楼,天王殿的四大金刚威严伫立,大雄宝殿飞檐翘角,殿内释迦牟尼金身端坐,两侧十八罗汉神态各异,皆是明清木雕艺术的杰作。

最核心的建筑是舍利殿,它位于寺院最高处,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真身舍利。据传,透过塔龛的小孔隐约可见一粒红珠般的舍利,引得无数信众顶礼膜拜。殿前立有宋代《宸奎阁碑铭》,苏轼的笔迹虽历经风雨,仍透出千年文脉的厚重。

寺院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古塔。东塔为1992年重建,七层八面,高53米,红墙灰瓦,铜铃随风轻响。虽为现代仿建,但其形制参考了明代画作《育王三塔图》,塔基的须弥座与壶门雕花依稀可见唐宋遗风。西塔又叫下塔则更为古朴,始建于唐代,元代重修,砖石结构沉稳庄重,塔身苔痕斑驳,仿佛藏着无数未诉说的故事。

绕塔而行是当地人的祈福传统。我跟随一位老者的步伐,顺时针绕东塔一周,指尖轻触冰凉的塔身,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。

鱼乐池中锦鲤悠然游弋,与佛殿倒影相映成趣,取“鱼乐人亦乐”之意。

夕阳西下,钟声悠扬。站在藏经楼前远眺,殿宇与山色融为一体,飞鸟掠过塔尖,恍如一幅水墨长卷。阿育王寺的特别之处,不仅在于它保存了佛教圣物,更在于它将历史、建筑与自然完美融合。并且这里没有喧嚣的商业气息,一些都是那么的安静与淡然。#宁波##阿育王寺#

标签: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