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科河生活网 > 杂谈 > >正文

​袁克定:袁世凯长子,为洪宪帝制推波助澜,但却拒绝和日本人合作

摘要袁克定:袁世凯长子,为洪宪帝制推波助澜,但却拒绝和日本人合作 袁克定,是袁世凯的长子。在袁世凯筹备搞“洪宪帝制”期间,袁克定无疑是最为积极的:因为如果袁世凯做了皇帝...

袁克定:袁世凯长子,为洪宪帝制推波助澜,但却拒绝和日本人合作

袁克定,是袁世凯的长子。在袁世凯筹备搞“洪宪帝制”期间,袁克定无疑是最为积极的:因为如果袁世凯做了皇帝,那么袁克定可就是太子了。没准还会成为袁家王朝的太宗皇帝。不过,袁世凯的帝制以失败而告终。之后的袁克定在近代史上存在感较弱。事实上,袁克定也曾在1930年代被日本人拉拢。虽然年轻时代爱慕富贵,渴望当太子、当皇帝,但是面对日本人的拉拢,袁克定还是选择了拒绝。

1、袁克定造势

袁克定出生于清朝光绪四年(西元1878年),由于袁世凯是晚清时期的重臣,尤其是戊戌事变后,袁世凯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器重,因此在袁世凯的影响下,袁克定也选择走上了仕途。要知道,袁克定二十多岁的时候,袁世凯就做了直隶总督。在清朝,由于京城在直隶地界上,所以直隶总督的地位也要比其他的总督高一些。

袁克定也并非庸才,在袁世凯发展势力的过程中,袁克定也起到了帮助作用。比如袁克定曾和西洋各国的实权派人物有过来往,充当过袁世凯和西洋列强的联络人。甚至民国初年,在袁世凯的授意下,袁克定还会见了当时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。并以袁世凯特使、继承人的身份,向威廉二世做出许诺:倘若德意志帝国支持袁世凯,那么袁世凯必然不忘给德意志帝国好处。同时,袁克定还不断操纵民国的舆论给袁世凯造势。

在袁克定的影响下,袁世凯也对形势产生了误判:既然国内舆论支持帝制,而且日本、德国等列强也支持帝制,那么自己称帝,肯定也就没什么人反对了?也就在这时候,袁世凯才开始考虑把空想变为实干——其实古往今来,历史上出现的空想野心家很多,但是敢于实干的按比例来说却不大。因为想要实干需要有时代土壤,同时也要有实力支持。

2、高开低走的人生

袁世凯宣布要恢复帝制,将民国的国号改为中华帝国,袁世凯自立自己为洪宪皇帝。袁克定作为袁世凯的嫡长子,也由此成为了皇太子。

因此没等袁世凯正式称帝,袁克定就开始以太子自居。甚至在当时京城很多达官显贵看到袁克定也直接称其为太子。

不过,袁克定到底是没能真正当上太子:因为袁世凯宣布打算称帝没多久,就遭到了很多力量的反对。甚至就连北洋内部,都对讨袁战争采取观望态度。袁世凯也深知大势已去,只好宣布取消帝制。之后不久袁世凯就病死了。

袁世凯死后,袁克定的地位也一落千丈。不过好在袁克定擅长经营,因此眼看继续混政界已经没啥希望了,于是开始混商界,凭借袁克定的本事,他在天津的生活也堪称顺风顺水,就这样,曾经的太子袁克定,也逐渐被世人淡忘。

1930年代,日本对我国加快了侵略的步伐。日本人也知道华夏体量庞大,因此需要扶植一些汉奸来代为办事儿。日本人想到了袁克定:毕竟袁克定有权力欲望,而且还是袁世凯的儿子,因此找他当傀儡头目,他肯定不会拒绝。

不过袁克定的决定出乎日本人的意料:袁克定果断拒绝了日本的主张。并表示自己只想当个老百姓,不想参与这些事件。当然关于袁克定的动机,外界有很多解读。有人认为袁克定还是存在底线的,也有人认为是因为军统经常刺杀一些亲日人士,袁克定担心自己有危险。总之袁克定拒绝了。

之后不久,袁克定因为经营不善等各种因素,导致家道没落,到了1940年代,甚至到了需要依靠亲戚接济度日的状态。这时候的袁克定,真正感受到了生计艰难。袁克定在1958年去世,结束了自己的一生,享年80岁。

从袁克定一生的履历来看,袁克定的一生,可谓是高开低走的一生。从少年时候的春风得意,到中年时候的窘迫,让人感到了世事无常。

或许,袁克定晚年的时候想起自己的少年往事,会存在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吧!

标签: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