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湾的名寺——中台禅寺
台湾的名寺——中台禅寺
中台禅寺位于台湾省南投县埔里镇一新里中台路,是台湾著名的寺院。
自1992年开始筹建,由知名建筑师李祖原结合中西建筑元素,历经3年规划、7年建设,2001年正式落成启用。
这是一座运用中西工法,将艺术、学术、宗教和文化融为一体的禅宗大寺院。其建筑外观和内部都独具一格,很有特色,与中国的传统寺院风格迥异。
前往禅寺一般会从中台山博物馆进入,这里称为小山门。
中台山博物馆收藏丰富,有木雕、金铜器、各朝代佛像与石碑等佛教历史文物,是保存与推广佛教文化的重要地点。
禅寺的正山门在另一边。
正山门为传统风格的牌坊,黄瓦褐柱,上书“中台禅寺”。
远观中台禅寺,庄严宏伟,金碧辉煌。
最引人注目的是上方金顶莲花瓣,有着耀人光芒。左右两旁还立有锡杖,高28公尺,杖身雕饰九龙盘踞,下有祥云,整体建筑风格非常壮观。
据说禅寺建筑远望像一位修行之人静坐于群山之中。
禅寺主楼的东侧是一座花园,里面种满奇花异草和热带树木。
园中有莲花池,池上架着长10米、重8吨的铜桥,称作同源桥。这是为纪念2006年中台禅寺和杭州灵隐寺结为同源而铸。
同源桥由灵隐寺赠送,桥的一侧模仿了西湖三潭印月景观,另一侧则象征日月潭,这座桥则是沟通了两岸,其意深远。
园林还是比较美的,有许多特色雕塑,如这尊大石牛。
中台禅寺由主楼和若干裙楼及院落组成,主要佛事功能区都集中在主体大楼里。主体高达136米,有三十七楼,相当的壮观。
寺院墙上有大型的护法佛像,雕刻的很传神。
我们熟悉的佛教建筑,大约是一条中轴线上依次排开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。中台禅寺却完全颠覆了传统,佛像殿宇在一座屋檐下济济一堂,建筑师的想象力令人赞叹。
大门前有一对石狮,与众不同的是前爪举起碑刻,上书中台禅寺开山缘起。
四天王殿为主体的首进殿堂,结构挑高,气势恢宏。一进殿门,即可见袒腹笑颜的弥勒菩萨供奉于殿堂中央,据说这是一尊明代石雕菩萨像。
弥勒菩萨的后方是身着甲胄、抱拳持杵的韦驮菩萨。
而殿内最受人瞩目的,莫过于分镇殿堂四周以山西黑花岗雕制的四大天王。
天王像高约12公尺,重达100余吨,其规模之雄伟更是世所罕见。
每尊天王除了自己的头像以外,还有其他三尊天王的尊颜。而且设计者还巧妙地将天王与柱子合而为一,真的是顶天立地。
走入四天王殿时,常为天王们的气势所震慑。
另外殿堂四周还有十八罗汉像,这种排列和传统寺庙完全不同,很立体的展现了佛的世界。
大雄宝殿位于主体建筑的二楼,从四天王殿直上阶梯即可到达。
大殿整体的空间设计以红、灰为主色,象征佛陀现身于五浊恶世普度众生的时间景色。
殿堂中央是释迦牟尼佛,由印度红花岗岩雕琢而成。两旁侍立的是多闻阿难尊者与苦行迦叶尊者。
大殿左侧为祖师殿,供奉禅宗初祖达摩祖师。
在祖师圣像后方墙面有大圆镜智和灵山单传法脉图谱,诉说着禅宗之法脉。
大殿右侧为伽蓝殿,供奉的是关公。
关公是民间家喻户晓的英雄豪杰,也是佛法当中的护法神伽蓝菩萨。殿堂四壁,以文图表达佛法自西域传入中国的路遥艰辛。
佛像两旁树立着一段段的檀香木,殿堂里不见凡人的香火,却弥漫着清香的檀香味。
中台禅寺为禅宗道场,首重禅修,在建筑上更以禅堂为建筑中心。在九楼、五楼分设有禅堂,称为上禅堂与大禅堂,禅堂内供奉三宝佛。
在禅寺十六楼还有万佛殿,由万尊铜铸药师佛及八十八佛罗列于周围墙面,成就金碧辉煌的万佛墙。中有大帷幕玻璃和药师七佛塔,为中台禅寺中轴线的中心。
禅寺面积很大,大陆游客很难全部逛完,但可以多了解一下。
从中台禅寺东天梯拾级而上,东侧是观音殿。
与观音殿相对称的一侧为地藏殿,供奉着大愿地藏王菩萨。佛像以巴西白玉雕刻成,背墙刻着浮雕《地藏王菩萨本愿功德经》全文,规模堪称台湾最大。
寺院后有鹿野园,是为了纪念佛陀在印度鹿野苑初转法轮(开始传道)之处,园区内林荫处处、绿草如茵,并设有仿唐建筑光明钟亭供民众叩钟。
中台禅寺的整体设计非常精妙,外观呈显禅宗“顿悟自心,直了成佛”的心法。这也是住持惟觉老和尚的授意,因此建筑有着独特性、完整性的佛教文化特色。
这里集佛教艺术之大成,不论建筑外观、室内空间、灯光设计,或是佛像雕刻、石碑经墙、壁画浮雕,均是结合众人的智慧,呈现出一座宁静、安详、神圣的佛寺,令人为之赞叹。
题外记:
中台禅寺融中西工法的建筑并非独有,在中国大陆的陕西法门寺就有着类似的风格,而且整体规模更大更壮观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