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四史,前四史和其他二十四史的区别?
前四史,前四史和其他二十四史的区别?
前四史和其他二十四史的区别
“二十四史”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。
“前四史”是“二十四史”中的前四部史书,即为前四史四本书。包括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《史记》、东汉班固的《汉书》、南朝范晔的《后汉书》以及西晋陈寿的《三国志》。
前四史均为私人撰写,文笔相比后来的史书要好,所以可读性比较强。
后面的二十史中不少的卷目比较多,像宋史有496卷,明史332卷等等,内容更多,比如列传多数为多人合传,纯粹只能当史料读,缺乏文学性。另外,后世的史官大多只能遵照统治者的意图去写史书,较前四史独立性降低。
二十四史的前四史是什么
前四史是指“二十四史”中的前四部史书,即为前四史四本书,分别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《史记》、东汉班固的《汉书》、南朝范晔的《后汉书》以及西晋陈寿的《三国志》。
一、《史记》
《史记》,二十四史之一,最初称为《太史公书》或《太史公记》、《太史记》,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,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,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,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。太初元年(前104年),司马迁开始了《太史公书》即后来被称为《史记》的史书创作。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,才得以完成。
二、《汉书》
《汉书》,又称《前汉书》,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,“二十四史”之一。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,前后历时二十余年,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,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。其中《汉书》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,《汉书》天文志由班固弟子马续补写而成。
《汉书》是继《史记》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,与《史记》、《后汉书》、《三国志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《汉书》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(公元前206年),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(公元23年)共229年的史事。《汉书》包括纪十二篇,表八篇,志十篇,传七十篇,共一百篇,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,全书共八十万字。
三、《后汉书》
《后汉书》,“二十四史”之一,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,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。《后汉书》中分十纪、八十列传和八志(取自司马彪《续汉书》),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(25年),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(220年),共195年的史事。
四、《三国志》
《三国志》,二十四史之一,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,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、蜀汉、东吴纪传体国别史,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“前四史”之一。
九州前四史指什么
九州,是我国古代学者理想中的行政区划。
其概念就是,将中国划分为九个区,即冀州、豫州、雍州、扬州、兖州、徐州、梁州、青州、荆州。见于《尚书·禹贡》《尔雅·释地》,二者略有区别。
事实上,这样的地理观念并不是大禹时代的人可能具有的。
近代学者研究结果表明,《禹贡》是战国学者的作品,是在“大一统”的思想观念下,对未来统一中国版图的设想。
不过即便如此,九州的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。而且九州的划分以名山大川为界,比较合理,后代的行政区划,即建立在这一基础上。
所以,九州前四史,实际上就是“前四史”,也就是"二十四史"中的前四部史书,具体指的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《史记》、东汉班固的《汉书》、南朝范晔的《后汉书》以及西晋陈寿的《三国志》。
齐史的前四史是什么
前四史,是指“二十四史”中的前四部史书,即为前四史四本书。包括汉朝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《史记》、汉朝东汉史学家班固的《汉书》、南朝宋史学家范晔的《后汉书》、晋朝西晋史学家陈寿的《三国志》。从第一部《史记》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陈寿的《三国志》即:
1、汉朝,西汉:司马迁的《史记》
2、汉朝,东汉:班固的《汉书》
3、南朝,宋:范晔的《后汉书》
4、晋朝,西晋:陈寿的《三国志》
标签: